查看原文
其他

杨富学 包朗 刘拉毛卓玛 | 霞浦本摩尼教文献《祷雨疏》录校(上)

杨富学等 敦煌民族宗教与文化研究
2024-09-16

自2008年10月以来,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批摩尼教文献,计有《摩尼光佛》《高广文》《冥福请佛文》《乐山堂神记》《明门初传请本师》《借锡杖文》《借珠文》《付锡杖偈》《四寂赞》《送佛赞》《送佛文》《凶看贞明经毕用此文》《送三界神文》《奏申牒疏科册》《点灯七层科册》《兴福祖庆诞科》和多件《无名科文》。① 继之,又在霞浦邻县屏南发现《贞明开正文科》等三件,尤其是福建南部的福清市,发现摩尼教文献数量更多,达35件之多。观其内容,皆属霞浦摩尼教系统。
本文所研究的霞浦摩尼教文献《祷雨疏》也是近期新发现的文献,为福建霞浦陈宝华法师所传用,计有72页,除最后一页为题署外,71页正文中,一般页书文字10行,共得文字719行。每行文字数量不等,满行多在30字上下。标题“祷雨疏”三字后用小号字书“奏申牒状式”五字,此略。从文献第661行所见“大明国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直隶福宁州公廨”字样看,当为明代之物无疑。
另,《谢恩献皮》开首所祈求的神灵为“福宁州福安县城隍大王”(第70行),同样的语句又见于《牒皮圣眼》(第17行),在《牒皮式》中也有出现:“摩尼正教主行祈雨济禾保苗祈熟去事渝沙睍达臣厶谨封。大云祈雨坛;右牒请福宁州安县城隍大王。”(第35行)如所周知,福安县初建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直隶福建路福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福安县改隶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福安县隶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福安县属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福宁州升为福宁府,福安县隶属福宁府。可见,该文献抄写的时代有二种可能:或在1286年至1369年之间,或在1473年至1734年之间。
文献内容庞杂而丰富,含《牒皮圣眼》、《牒皮式》、《奏申额式》、《奏三清》、《奏昊天》、《奏贞明》、《取龙佛安座牒式》、《安座请雨疏式》、《申水府》、《申地府》、《申东岳》、《申唤应》、《申三界》、《牒雷公电母》、《牒当境》、《牒五谷》、《牒夫人》、《牒城隍》、《牒龙井》、《祈雨安座三界疏》、《符使状》、《祈雨安座完满疏》、《请龙佛祈雨谢恩词意式》、《祈雨谢恩牒式》、《谢雨完满疏》、《谢雨申唤应》、《谢雨献状》等多篇,反映的是一套完整的祈雨仪式。

祷雨疏 皮圣眼


本科册录校时所用的方式如下:

全部录文的行数依次用阿拉伯数字标示,每一页的小行数用(  )加数字标示。

以□表示原卷中脱落的字,如有补拟字置于方框内。如不补拟,作为残缺字录校;

衍文一般径从原文删去,然后出校记予以说明;

为录文的真实性考虑,原卷中的类化字全部照录,不做修改;

为读者方便,原文中有通假字或繁体字的都已按正常字校录,不再另加说明;

原文所用与正文字体或大小有所不同的文字,均用6号字表示。

 
第一页
1(1)雨有入来投共句后作谢     □□[1]
2(2)         均沾筮,[2]本来月日,谢雨救拔。
3(3)  □□蒙敬驾[3]贲临,[4]      会首[5]拜,
4(4)聊申作谢[6]之忱[7]
5(5)□□帲幪。[8]下情[9]无任,[10]瞻望[11]恩光[12]之至,谨沐心□宫。
6(6)       佛圣彰明[13]万灵洞鉴,[14]界内
7(7)献奏[15]
8(8)轮面正宫贞明大帝[16]
9(9)       奏
10(10)□泗州僧伽耶[17]菩萨、
【校注】
[1]本行文字漫漶不清,错简较多,无法标点。
[2]“沾筮”,应为“占筮”,古以蓍草卜问祸福。后亦泛指占卜活动。[1]
[3]字残,但依稀可辨,应为“蒙敬驾”三字。
[4]贲临,语本《诗经·小雅·白驹》:“贲然来思。”《朱熹集传》:“贲然,光采之貌也。”谓来者有所盛饰。后用“贲临”表示光临。封演《封氏闻见记·烧尾》:“尚书省诸司各具采舟游胜,飞楼结舰,光夺霞日。上与侍臣亲贲临焉。”《剪灯余话·洞天花烛记》:“今文士贲临,群仙光降。”本处即用“光临”义,虽此句前省略,但通览后文,知应该与祈请神灵降临有关。
[5]会首,旧时民间各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或主持人。也叫会头。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育养婴儿》:“每年十二人为会首,每月轮一人,使值一月之事。”
[6]作谢,意“致谢”。《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孔举人娘子]恭恭敬敬作谢。”
[7]忱,读音为chén,意为“真诚”。《尚书·商书·汤诰》:“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毛传:“忱,诚也。”
[8]帡幪,读音为pínɡ ménɡ,本指帐幕,后亦引申为覆盖。也常用“庇荫”、“庇护”之义。吕颐浩《河间帅吴述古迁职再任启》:“某猥惭疲钝,获托帡幪。”《平山冷燕》第十一回:“生员虽异乡葑菲,今随家叔隶于帡幪之下,即乃门墙桃李,蒙公祖大人培育。”本《祷雨疏》多次使用帡幪一词,亦取“庇荫”之义。
[9]下情,谦词,指自己的心情或情况。《晋书·陆纳传》:“纳后伺温(桓温)闲,谓温曰,‘外有微礼,方守远郡,欲与公一醉,以展下情。’”韩愈《答魏博田仆射书》:“比所与杨书记书,盖缘久阙附状,求因间粗述下情。”王安石《谢孙龙图启》:“瞻望门阑,下情无任。”
[10]无任,敬词,犹不胜。旧时多用于表状、章奏或笺启、书信中。张九龄《请御注〈道德经〉及疏施行状》:“凡在率土,实多庆赉;无任忻戴忭跃之至。”苏轼《徐州谢奖谕表》:“庶殚朽钝,少补丝毫,臣无任。”恽敬《与李爱堂书》:“顷由金阊返棹,忽奉手书,喜慰无任。”
[11]瞻望,意为“仰望”“仰慕”。《后汉书·杜乔传》:“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桡。由是海内叹息,朝野瞻望焉。”王安石《与王禹玉书》之三:“秋冷,伏惟动止万福,惟为时自重,以副四方瞻望之意。”李东阳《祭朴翁先生黎公文》:“知几勇退,固君子之所有事,而瞻望感慕,久而不能舍者,则后生之于前辈,学者之于师。”黄钧宰《金壶浪墨·南巡盛典》:“曤发黎氓、红女黄童之众,匍匐瞻望,麕集而无哗。”
[12]恩光,犹恩泽。江淹《狱中上建平王书》:“大王惠以恩光,顾以颜色。”元稹《为萧相谢告身状》:“如臣宠荣,岂足为谕,惭惶踊跃,进退难安,拜受恩光,战汗交集。”《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则祈保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
[13]字残,但依稀可辨,又依后文第580行“佛圣彰明,万灵洞鉴”,此处应为“佛圣彰明”四字。
[14]万灵,即为“众神”。《史记·封禅书》:“黄帝接万灵明廷。”苏轼《次韵张昌言喜雨》:“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洞鉴,亦作“洞监”。明察;透彻了解。郭璞《客傲》:“玄悟不以应机,洞鉴不以昭旷。”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不肖子违背爹爹,罪该万死!今愿改行自新,以赎前非。望乞阴灵洞鉴。”道教也常用此语,如《道法会元》卷二百二十:“一捻纔焚,万灵洞鉴。”
[15]本《祷雨疏》既名“奏申牒状式”,此处为开篇,所列即“奏”这种道教文检的文体格式。据内容看,所奏神名神事俗世祈雨之类事项甚多,内容丰富。
[16]轮面正宫贞明大帝,在本《祷雨疏》中多次出现,在其他霞浦摩尼教文书中也多有出现,如《奏申牒疏科册》第314行作“轮面正宫贞明大帝”,第336行作“轮面正宫贞明大圣”,《求雨秘诀》第24行作“玄真雷坛贞明大圣”,《明门初传请本师》第3行和《冥福请佛文》第20行同作“九天贞明大圣”,[2]  在《兴福祖庆诞科》第8行又有“大圣贞明法性电光王佛”之称,[3]  唯《正统道藏》《续道藏》等均无此神名。“贞明大帝”在方志中仅一见,鲁式榖编民国钞本《当涂县志》:“相传商季太师闻,讳仲,勅封贞明大帝雷声普化天尊,忠贞与星汁争光,声灵同天壤共久。灏气英光,使人凛凛,诚千古一人而已。”“贞明”一词在霞浦文献中的多次出现,暗示“贞明”是摩尼教某个(或某些)特定时期的名称,或许源自道教所讲“日月之道,贞明者也”,[4]  似此,暗合摩尼教日月崇拜之精髓。究竟如何,待考。轮面正宫贞明大帝,遍查儒释道三教,无此名。《道藏》有“九天贞明大圣”,指的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也直接称呼为“贞明大圣”,上天神霄府九宸大帝之一,又名九天贞明大帝。如“贞明大圣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5] 《道藏》解释“贞明”曰:“夫贞者,贞观其天地,贞胜其吉凶。而乃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吉凶垂象,圣人则之。夫易干元亨利贞。贞者,四时为冬,四方为北,令亦属北。”[6]
[17]文书原文纸张残破,但上书文字依稀可辨,又依后文第184、423行“雍熙塔内明觉泗洲僧伽耶菩萨”,此处当为“泗洲僧伽耶”五字。
 
第二页
11(1)玄天上帝[1]真武菩萨[2]、通传善信观音大士、[3]奏告吉祥势至能仁、[4]用双签五海行雨龙王菩萨[5]、井内一切[6]龙神、
12(2)      申 状[7]     申     状      申
13(3)东岳天齐仁圣大帝[8]、水府扶桑丹林大帝[9]、三界[10]圣贤、十方[11]真宰。[12]
14(4)      申 状      申
15(5)地府灵尊平等大帝[13]、临水崇福太后元君[14]、玄天上帝真武菩萨。
16(6)    牒皮圣眼
17(7)福宁州福安县城隍大王[15]、本坛灵相度师、诸大官将吏兵、
18(8)钟龙圣井,感应行雨。龙王菩萨、井内一切龙神、钟龙圣井,随龙土地、庐林二位师公、
19(9)瑞山堂[16]护佛伽蓝[17]真宰、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拏云使者、雨部一切神众、
20(10)五谷大道真仙[18]、田园公母禾稼神君、临水崇福太后元君、
21(11)沿途诸宫大小明王、当境土主,里域正神、境内诸宫大小明王、
22(12)凡祈雨司额写:大云祈雨坛;谢恩即写:电光植福坛。
【校注】
[1]文书原文纸张折损,上书文字不清,应即后文第15、187、425行所见“玄天上帝真武菩萨”,据补。
[2]“玄天上帝真武菩萨”,后文第419行作“玄天帝”,《乐山堂神记》第4行作“北方镇天真武菩萨”,[7] 即道教中的真武大帝,又称“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真君”、“真武大圣”、“北极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真武帝君”、“荡魔天尊”是道教尊奉的职掌北方天界之重要天神。中国古代星象学家把太阳、月亮全天所经天区之恒星分作二十八群,称二十八宿,玄天上帝原型为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战国以后将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分别以四灵命名,即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楚辞•远游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道教说正月“七日真武下降之日”。[8] 祥符年间(1008-1016),避圣祖(赵玄朗)讳,始改玄武为真武。”[9]  宋真宗时,封玄天上帝为翊圣保德真君,天禧中(1017—1021),诏封“真武灵应真君”,元大德七年(1303)加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再加封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10]
[3]通传善信,霞浦摩尼教文献中常见,如《奏申牒疏科册》第167行有“通传善信观音菩萨”,第333行同作“通传善信观音大士”。“通传”二字在敦煌出土《下部赞》中也有出现“吉祥清净通传信”,[11] “通传信”应该是通传善信的略称。《下部赞》还有“通传善信作依止”,[12] “通传善信”与本《祷雨疏》相同。《点灯七层科册》第167行[13]  和《摩尼光佛》第152行[14]  还有“明家因此战得强,遂通善信奏明王”等语。
[4]“势至能仁”,《奏申牒疏科册》第333行同作“势至能仁”,第167行和377行作“势至菩萨”,《冥府请佛文》第24行作“威德大势至”,[15]  《下部赞》第391行作“观音势至”。[16] “势至”即为“大势至”的略称,梵语Mahā sthāma prāpta的意译,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脱离三途,得无上力。德国著名梵学家瓦尔德施密特(E. Waldschmidt)和伊朗学家楞茨(W. Lentz)对《下部赞》进行了研究,根据一些德藏吐鲁番本伊朗语文献来判定汉文本的依据和某些汉语译名的来源,提出了《下部赞》中观音、势至就是呼神(God Call)和唤神(God Answer)的假设。[17]  对此,马小鹤先生通过对霞浦摩尼教文书《奏申牒疏科册》中《申唤应》一节的分析,指“观音、势至”确为呼神、应神的佛教化名称。”[18]
[5]根据后文,五海龙王菩萨指的是东海广济龙王菩萨、南海广润龙王菩萨、西海广渊龙王菩萨、北海广泽龙王菩萨、中央广顺龙王菩萨,本《祷雨疏》也简称为“五王菩萨”。
[6]原文为“灱”,此处当为“切”;下文相同之处不再逐一指出。
[7]状为文体名,是向上级陈述意见或事实的文书。本《祷雨疏》指奏状。
[8]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奏申牒疏科册•申东岳》第320行同作“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冥福请佛文·申东岳》第42行作“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大帝”。[19]  东岳大帝是道经称执掌人间赏罚与生死大事的泰山之神。中国古代有“五岳”之说,其中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子,神灵之府也”。[20]  秦汉以前,古人认为泰山乃“峻极之地”,为人与天相通之神地,帝王登基,必先至泰山封禅告天。汉代以后,盛传人死后神魂要回归泰山,于是登天之途又变为专治冥鬼之地府,故古诗云,“常恐游岱宗(泰山),不复见故人”。传说泰山之神名叫圆常龙,常服青袍,戴苍碧冠,佩通阳印,统领百神。乘驭青龙,主治死生及人世贵贱,为冥府众鬼之主帅,形象威猛,权势显赫,东汉明帝时,封泰山神为“泰山元帅”。唐玄宗封为“天齐王”。宋真宗时加号为“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道教和民间习称为“东岳大帝”。旧时全国各地普遍建有东岳庙,常于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圣诞,举行祭祀,以禳斋祈福。
[9]水府,谓水之区域,水神和水鬼居住处。水府扶桑宫,道教认为是水帝所居以管理水府万灵之府。此处显然是指北岳大帝。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尺,一千余围,两两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21]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及《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玉音法事》卷下、《道法会元》、《道门科范大全集》中多次出现“水府扶桑丹林大帝”。“扶桑大帝”,即“东王公”,亦称“木公”“东王父”“东华帝君”,道教所奉祀掌管男仙名籍之尊神。《上真众仙记》:“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碧玉城。”依道经,众仙登天,必须先拜谒东王公和西王母,才能进见三清尊神。道教又称东王公为青灵始老君,与丹灵、黄老、皓灵、玄老共称“五方五老”。
[10]道家所称三界有三,(一)以时间而言,为宇宙三界,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二)以空间而言,为天地三界,天界、地界、水界;(三)以道境而言,为道境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此处显然是指天地三界,因为后面有十方真宰。后文明确指出本《祷雨疏》的三界是指上方天界、中方空界、下方地界。
[11]十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
[12]“三界圣贤、十方真宰”,道藏中名称大同小异,如《高上玉皇满愿宝忏》卷之三称作“三界万灵,十方真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百四十七称作“十方真宰,三界灵司”,《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之十三称作“十方真宰,三界威神”。“水府扶桑丹林大帝、三界圣贤、十方真宰”在《金箓斋放生仪》中作“水府扶桑大帝,三界十方真宰。”真宰,宇宙的主宰。天地三界万灵十方真宰在道教中是指所有的神仙,在祭拜天地和酬神时会立这个神位。广义上讲,不管什么教的神佛都可以包括在里面。
[13]道家称冥中阴司为地府。平等大帝,应与摩尼教的平等王有关联。[22]
[14]临水崇福太后元君,《乐山堂神记》第34行作“陈氏顺懿夫人”,第52-53行作“临水崇福太后元君”。[23]  临水夫人,俗名陈靖姑,又称陈进姑或陈静姑,福州下渡人。临水夫人民间称呼众多,又称顺天圣母、顺懿夫人、陈夫人、陈太后,福州一带常呼之“大奶”、“奶娘”。清人何求所著《闽都别记》中详细记载了临水夫人的传说及受封过程。以斩白蛇功,闽王封为临水夫人。以救国功,闽王磷加封崇福临水夫人。以祈雨功,闽王磷封崇福昭惠临水夫人。宋淳祐间,徐清叟请于朝加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福建通志》《台湾县志》记载,宋淳祐间(1241~1252)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24]  临水夫人专门负责“扶胎救产”、驱邪祛病保平安、掌管江河、擅于祈雨,明清时期临水夫人被纳入了海神的范畴。基于临水夫人擅于祈雨的特长,所以本《祷雨疏》将其纳入申状的对象。元君,道教语。女子成仙者之美称。吕岩《七言》诗之四九:“紫诏随鸾下玉京,元君相命会三清。”《云笈七签》卷九七:“南极王夫人,王母第四女也,名林,字容真,一号南极紫元夫人,或号南极元君。”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时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部曹録像凡一千余躯。”
[15]“城隍”二字始见于“易之城复与隍也”。《礼效特牲》:“天子大腊八,水庸居其七。”郑玄注:“水庸,沟也。”孔颖达疏曰:“坊者所以蓄水,亦以障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谓祭此坊与水庸之神。”《续文献统考•郡祀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可见城隍神是由护城沟渠之水庸神演化而来。城隍神之奉祀,早在春秋之际便已有之。[25]  至唐清泰中,始封城隍为王爵。宋以后对其之崇奉便普遍开来。明初京都郡县皆为坛以祭之。太祖初封京师城隍为帝,开封、临濠、东和、平涤为王,府曰公,县为侯。洪武三年去号,但称某府某县城隍之神。洪武二十年改建庙宇,设座判事如长吏状。[26]  城隍之神,亦如人间之主宰。一地之城隍,主一地之事,如一地之主也。
[16]瑞山堂,《乐山堂神记》中也曾出现,为福建霞浦柏洋乡上万村“乐山堂”之异写。“乐山”乃回鹘语rošn(借自中古波斯语rōšan)之音译,中古波斯语rōšan和回鹘语rošn,可音译作“洛桑”或“乐山”,意为“光明”,[27]  恰合摩尼教崇尚光明之旨趣。该堂始建于北宋,初名“龙首寺”,元时改名为“乐山堂”。[28]
[17]关于“伽蓝”,有两种含义,一为梵语僧伽蓝摩samghârâma译音的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即僧众居住的庭院,后称佛寺为伽蓝。玄奘《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伽蓝十余所,僧众二千余人。”二为“伽蓝神”之省称,是佛教寺院中的护法神。佛典原谓有美音、梵音、雷音、师子等十八神护伽蓝。禅宗寺院则供当山土地等为守护神。后世又以智顗建玉泉寺时见关羽幻象的传说而将关羽列为伽蓝神。[29]
[18]五谷大道真仙,《奏申牒疏科册》第507行同作“五谷大道真仙”。“五谷大道真仙”即“五谷大帝”,为农家所封社稷土神。以稷为谷神,因代表五谷之主也。《礼记·月令》载:“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注疏曰:“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按,后人称五谷之神为神农,世俗并作为神农氏对其进行祭祀,封为五谷大帝。[30]
 
第三页
23(1)      谢恩奏申并牒,尾缴写,凭此式,不必凭祈雨式
24(2)今夜光降[1]道场,证明[2]修奉[3],乞赐厚泽,时沾滋润,禾稻结实,[4]五谷丰登。更祈乡闾宁静[5]
25(3)人物蕃昌[6]。坛司告行,须至牒者。
26(4)    奏申函皮式 奏用状,奏申用状申。函头写“印”字,函尾写“全”字。
27(5)谨    谨    传
28(6)昊天金阙[7]摩尼正教正明内院法性[8]灵威精进意勇猛思部主行祈雨保苗法事渝沙[9]睍达[10]函上誊申,谨重封[11]
29(7)状    奏
30(8)      内凭奏申皮用黄签
31(9)状    奏
32(10)昊天至尊玉皇大帝主行祈雨济禾保苗祈熟法事臣百拜谨封
33(11)      牒皮式 封面写
【校注】
[1]光降,意即光临。《水浒传》第一○二回:“二位光降,有何见教?”孔尚任《桃花扇·听稗》:“既蒙光降,老汉也不敢推辞。”
[2]证明,意为“参悟”。《六祖坛经·忏悔品》:“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李贽《解经题》:“岂知此经为了义之密经,此修为证明之密修。”
[3]修奉,指修缮供奉。《东观汉记·光武纪》:“宜以时修奉济阳城阳县尧帝之冢。”《晋书·礼志上》:“司徒荀组据汉献帝都许即便立郊,自宜于此修奉。”《宋史·礼志二六》:“祖宗陵寝久沦异域,今金国既割还故地,便当遣宗室使相与臣僚前去修奉洒扫。”
[4]滋润禾稻结实,是一个兼语句式,相当于“滋润禾稻,禾稻结实”,这个类似或相同的句式在本《祷雨疏》中多次出现。先条列如下,后文校释不再重复。“济禾稻回苏秀实”“滋溢禾稻秀实”“乞保禾稻毓秀”“济润禾苗秀实”“普济禾苗秀实”“滋溢禾稻秀实”“济润禾苗毓秀”“乞保禾稻毓秀”“专保禾苗秀茂”“庶见禾苗长秀”“济润禾苗转透”“滋润禾苗回苏转秀”“普润禾苗回苏秀宝”。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句式是错简句式,或夺去几个字。
[5]“静”字图片只有左边上半部和右边上半部的笔势。
[6]蕃昌,为繁茂、茂盛之意。
[7]原文字残,应即后文第64行所见“昊天金阙摩尼正教正明内院法性灵威精进意勇猛思部主行感雨谢恩法事渝沙睍达”,据补。
[8]“法性”,与汉文摩尼教文书中的“明性”“佛性”“妙性”“清净性”“真如性”等是同一含义,相当于非汉语文书中的“光明分子”或“灵魂”。它们是由明界最高神大明尊分裂出来的,是与之同质的光明元素。
[9]渝沙,是帕提亚语ngwš’g的音译,意为“净信听者”,唐代摩尼教入华之初的译名为“耨沙”,“渝沙”为“耨沙”的别译。《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云“耨沙喭,译云一切净信听者”,听者为在家信徒。[31]
[10]晛达,为摩尼教僧侣称谓dynd’r(回鹘语摩尼教dentar)的音译,意为“持教者”,在汉文摩尼教经典中译为“电达”,[32]  如《下部赞》第184行“叹诸护法明使文,子嘿哆忙你电达作”。[33]
[11]原文字残,应即后文第47、64行所见“臣厶函上誊奏申谨重封”,据补。
 
第四页
34(1)摩尼正教主行祈雨济禾保苗祈熟去(法)事渝沙睍达臣谨封    背面写
35(2)大云祈雨坛右牒请福宁州安县城隍大王
36(3)     中筵疏皮匡黄内写
37(4)谨    谨    谨    谨
38(5)三界万灵,十方真宰。完满疏皮匡黄内写三界万灵,十方真宰。
39(6)疏    献    疏    献
40(7)      请疏皮式 匡黄内写
41(8)谨    谨    谨    谨
42(9)三界圣贤,十方真宰,符使状皮    匡黄内写    九天鹰铃使者[1]
43(10)疏    献    三界奏事灵官
44(11)         状    献
【校注】
[1]道藏无此名,疑仿自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上云:“九者,阳数也,乃天道也。主于震宫,故东南有九无之说也,即雷师出入之地也。天者,至大至圣无极无为之炁也。”唐代孙咸曾著《题九天使者庙》,五代杜光庭《录异记》亦有“九天采访”之载,宋代张汉彦《题太平兴国宫》:“开元圣主梦潜通,九天使者何灵异。”有鉴于此,“九天鹰铃使者”很可能是对“九天使者”的仿拟。
 
第五页
45(1)      谢恩奏申函皮式 奏用状奏申用状申 函头写“印”字,函尾[1]写“全”字。
46(2)谨  谨  传
47(3)昊天金阙摩尼正教正明内院法性灵威精进意勇猛思主行感雨谢恩法事渝沙睍达臣函上誊奏申,谨重封
48(4)状    奏
49(5)      内凭奏申用黄签
50(6)状    奏
51(7)昊天至尊玉皇大帝主行感雨谢恩乞熟法事臣百拜谨封
52(8)      牒皮式 封面写
53(9)传摩尼正教主行感雨谢恩法事渝沙睍达臣谨封背面写
54(10)电光植福坛右牒请福宁州安县城隍大王
55(11)谢雨已筵疏皮式匡黄内写
【校注】
[1]原文字残,依前后文,据补。
 
第六页
56(1)谨    谨    谨    谨
57(2)三界圣贤,十方真宰    谢雨完满疏式 匡黄内写 三界圣贤,十方真宰
58(3)疏    献    疏    献[1]
59(4)    谨    谨    谨    谨
60(5)    请疏皮式 匡黄内写 三界圣贤,十方真宰 符使状皮式 匡黄内写 九天鹰铃使者
61(6)    疏    献    状    献
62(7)  道场完满奏申函皮式奏用状奏申用状申[2]奏申即写状进 函头写“印”字,函尾[1]写“全”字。
63(8)谨    谨    状
64(9)昊天金阙摩尼正教正明内院法性灵威精进意勇猛思部主行感雨谢恩法事渝沙睍达臣,函上誊进,谨重封。
65(10)状    进
66(11)      内凭奏申用黄签
67(12)状    进
68(13)昊天至尊玉皇大帝 主行感雨谢恩乞熟法事臣百拜,谨封
69(14)    谢恩献皮用红签
【校注】
[1]原卷文字残损,依前后文,据补。
[2]“奏用状奏申用状申”,原卷打一长竖线,表示省去诸字。
 
第七页
70(1)    献    圣
71(2)福宁州安县城隍大王奉圣感雨谢恩乞熟会首百拜,谨封。
72(3)    安慰状皮 匡黄内写
73(4)谨    谨    谨    谨
74(5)当境土主里域正神  或当空安慰即写  当空境界列庙王侯
75(6)状    献    状    献
76(7)      奏申额式
77(8)传太上清真摩尼正教明内院法灵性威精进意勇猛思部主行祈雨济禾乞感雨谢恩乞 保苗祈熟法事渝沙睍达臣
78(9)、右臣一介么微,冒干[1]或奏昊天即写天听,谨奏    或奏三清贞明独觉佛泗洲
79(10)佛真武帝即写 佛听谨奏 或申唤应三界东岳地府水府龙王三元即写
80(11)圣听谨申 就写乡贯
【校注】
[1]冒干,触犯;冒犯。《后汉书·胡广传》:“敢以瞽言,冒干天禁,惟陛下纳焉。”李贤注:“冒,犯也。”《水浒传》第八九回:“今特遣使臣褚坚冒干天威,纳土请罪。”本《祷雨疏》中的冒干,表面上将的是冒犯上天,实际是表示自己因要感恩上天而打扰上天,说冒犯上天不过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其真正的意思是“感谢”“感恩”。
 
第八页
81(1)     取龙佛安坐牒式   通乡贯奉
82(2)光明正教下、请龙祷佛,祈雨济禾乞熟。会首[1]众等谨露丹衷[2],拜干[3]
83(3)圣听,俯陈凡悃[4]。但会首等言念:“生居下土,业务田园。今庚季以来,天时亢旱,连月
84(4)不雨,溪涧绝流,泉无蟹眼[5],田折[6]龟纹,禾苗枯槁,遍地焦黄,人心激切,坐不遑安,思
85(5)无救济生方。”伏有龙德,堪投妙力,是以众诚处于日,命请明流,赍持香信,直往
86(6)钟龙圣井,祷请感应行雨龙王菩萨,亲身化体,爰及随龙土地,蒙赴金盆。应期
87(7)日,迎归本境祠中,立坛供奉。蒙赐随车雨泽,普济焦枯。取[7]吉今月日,恭诸瑞山
88(8)堂,祷请    感应宝霖行雨独觉禅师菩萨、伽蓝真宰、五王菩萨[8],金容宝相,迎归
89(9)雨坛,同诚供奉,未敢擅便。是以众诚涓吉[9]今月日,恭就本宫,建坛录词,奏申
90(10)天廷佛刹。移牒诸司,咸丐知闻。是日夜,依文修礼,电光祈雨济禾安座胜会一筵,于中
【校注】
[1]叶,音xie,同“协”。此处指协同。
[2]丹衷,赤诚之心。沈约《为齐竟陵王解讲疏》:“敢誓丹衷,庶符皎日。”戴叔伦《曾游》诗:“绝粒感楚囚,丹衷犹照耀。”钱澄之《孤萤篇》:“只今寂寞自明灭,耿耿丹衷应有血。”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白发在堂,奚忍毁巢破卵;丹衷未泯,宁甘屈节事人?”
[3]拜干,即拜谒、拜请。根据双回单法,干谒→干=谒,所以拜干=拜谒。又因为谒请→谒=请,所以拜谒=拜请。
[4]悃,kǔn,诚恳,至诚。韩愈《论佛骨表》:“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孔尚任《桃花扇·设朝》:“览卿题本,汲汲以报仇复国为请,俱见忠悃。”凡悃,普通人的至诚之心,下界民众的诚意。
[5]蟹眼,螃蟹打的洞。泉无蟹眼,指天气亢旱,螃蟹无法生存,故此也就没有螃蟹打的洞了,极言干旱的严重程度。
[6]折,意“无”。
[7]取,也就是涓取,义即选取。《祷雨疏》中,单言涓,单言取,或连言涓取,义同,皆选取义。
[8]五王菩萨,应该就是五海龙王菩萨,即东海广济龙王菩萨、南海广润龙王菩萨、西海广渊龙王菩萨、北海广泽龙王菩萨、中央广顺龙王菩萨。
[9]㳙吉,选择吉祥的日子。左思《魏都赋》:“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诏有司涓吉巡幸淮甸。”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官仓入粟》:“今官府收敛秋粮之际,比先涓吉启仓。”苏曼殊《非梦记》:“月内我为汝定凤娴为妇,腊月涓吉成礼。”涓,即“㳙”,后文同此,为书写方便,下文将其全部改为正字“涓”。
 
第九页
91(1)遥空请迎,佛圣光降法筵,证明修奉,酌[1]水鲜花,宣陈呈供,表白凡情,乞垂昭格,依
92(2)教课持经咒,款留[2]圣驭[3],采苹[4]设供。乞赐连日甘雨,普济禾稻。俟至甘雨均调,禾稻
93(3)登场,叩谢洪恩。是日道场告毕,化炼[5]财仪,普陪佛圣。恭祈    洪福普赐,连
94(4)旬甘雨,滋润禾苗,开花结实,五谷丰登。殄野猪绝迹,[6]鼠耗消亡。仍祝乡闾[7]宁静,境
95(5)土咸安。至此就缴
96(6)     安座请雨疏式
97(7)传太上清真摩尼正教正明内院法性灵威精进意勇猛思部主行祈雨济禾乞熟法事渝沙睍达臣
98(8)、右臣一介么微,冒干天听,谨奏为祈雨事。今据……通乡贯奉。
99(9)光明正教下祈雨济禾乞熟会首众等,竭衷拜恳,俯历丹忱[8]。冒干洪造[9],所称意者,
100(10)言念生逢圣世,忝处人伦[10]。蒙天地盖载[11]深恩,感神明维持厚德。兹居宵壤[12],专
【校注】
[1]酌,本义斟酒。《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仪礼·有司彻》:“尸升坐,取爵酌。”郑玄注:“酌者,将酢主人。”也作动词,表挹取;舀。《诗经·大雅·行苇》:“酒醴维醹,酌以大斗。”《南史·良吏传·陆慧晓》:“琎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故命驾往酌而饮之。”《祷雨疏》此处即指“挹取”义。
[2]款留,谓殷勤留客。唐彦谦《索虾》诗:“于时同相访,数日承款留。”《宋史·宋汝为传》:“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红楼梦》第二一回:“外面打扫净室,款留两位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
[3]犹圣驾。根据双回单法[34]  将“驾驭”一词拆成两个语素,然后与“圣”组合,可得圣驾=圣驭。《隋唐演义》第二十七回虞世基督造显仁宫告竣后飞章上报隋炀帝说:“显仁宫虽已告成,恐一宫不足以广圣驭游幸,臣又在宫西择丰厚之地,筑一苑囿,方足以备宸游。”
[4]采苹,原为采集浮萍。《诗经·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厉鹗《苹洲和鲍明府》之一:“日落采苹去,江南春色明。”《诗经·召南·采苹序》谓“《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左传·隐公三年》:“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后因以“采苹”赞美德行。王安石《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此处指聚集财物,依礼虔诚敬献给降临的神祇。
[5]化炼,即火化。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立义塜》:“向有乐善官绅,轸念骸骨抛弃,命僧收检化炼。
[6]殄野猪绝迹,本句或衍“殄”字,或句式杂糅而理解成兼语句式“殄野猪,野猪绝迹”。根据四字句相对成文,笔者倾向于前者,《祷雨疏》后文“野猪绝迹”也有无“殄”字者,两种解释皆可通。故将两种猜测及根据存于此,相信贤哲自有评判。
[7]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多指家乡;故里。阮籍《大人先生传》:“少称乡闾,长闻邦国。”曾巩《应举启》:“足迹不游于场屋,姓名不署于乡闾。”秦竹村《行香子·知足》曲:“壮岁乡闾,养志闲居。”朱彝尊《题张上舍劭竹林独坐图》诗:“十年不对乡闾竹,垞北垞南思杀人。”汪文桂《秋日同季弟归里和韵》:“秋深才得返乡闾,弱弟偕行赋《遂初》。”也指乡亲;同乡。《后汉书·朱儁传》:“儁以孝致名,为县门下书佐,好义轻财,乡闾敬之。”《旧唐书·高季辅传》:“丑言过行,见嗤于乡闾;忘义私昵,取摈于亲族。”苏辙《巢谷传》:“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祷雨疏》中之“乡闾”多指乡里,也有代指乡亲者。本处指家乡、乡里。
[8]后文有作“丹诚”者,是。丹诚,赤诚的心。《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不离于梦想者也。”元稹《莺莺传》:“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冯梦龙《山歌·葵花》:“姐儿好像蜀葵能,胸中一片是丹诚。”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徐东海干学,为司寇时,人赠以联云,‘万方玉帛朝东海,一点丹诚向北辰。’”霞浦方音中,en、eng为自由变体。
[9]洪造,犹洪恩。常衮《谢赐鹿状》:“上戴洪造,内愧素餐。”范仲淹《陈乞颍亳一郡状》:“仰祈洪造之私,惟誓丹衷之报。”
[10]人伦,即人类。伦,意为“辈”“类”。《荀子·富国》:“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杨倞注:“伦,类也。并处,群居也。其在人之法数则以类群居也。”本祷雨疏指人间。
[11]盖载,犹赐予,言如上天覆盖万物、大地承载万物,覆盖犹如庇护、承载犹如支撑,此皆天地之恩赐也。《易》曰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2]宵壤:指贫穷落后的地方。
 
第十页
101(1)务[1]田园。慕一六[2]之交孚[3],而哧[4][5]之不测[6]。颛[7]希稼穑以谋生,惟望丰穰[8]而充足[9]。供家输粮[10]
102(2)亶赖[11]收成。叨逢巳已岁次季以来,天时亢旱,连月不雨,溪涧绝流,泉无蟹眼,田折龟
103(3)纹,禾苗枯槁,遍地焦黄,八方怨苦,四野呻吟。难忍燃眉之苦,何由剪爪[12]之诚?民心激切,
104(4)坐若针毡。是以阖境旄倪专心致意,效三斋七戒之诚,拯五谷三农[13]之悃。凡愚有求
105(5)必应,龙天无愿不从。以此众诚发心,营备香灯,涓吉日,命请明流,赍持香信,远
106(6)叩钟龙圣井,祷请感应行雨龙王菩萨,爰及随龙土地,幸民诚之有赖,荷
107(7)龙圣[14]之应祈[15],蒙赴会盆[16]日,迎归本境祠中,立坛供奉。蒙赐随车雨泽,普济焦
108(8)枯。涓吉日,恳请龙驭出游,迎至瑞山堂[17],采苹设供。复恳请感应宝琳
109(9)独觉禅师菩萨[18]、伽蓝真宰、五王菩萨,金容出座,迎归雨坛,同诚供奉。祈求甘雨
110(10)济润禾苗,果蒙感应,今则未敢擅便,取吉今月日,恭就雨坛,谨录情词,誊奏
【校注】
[1]专务,意为“专心致力”。《史记·秦始皇本纪》:“远迩辟隐,专务肃庄。”苏轼《上皇帝书》:“我仁祖之驭天下也,持法至宽,用人有叙,专务掩覆过失,未尝轻改旧章。”《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上任之后,专务镇静,军民安堵,威名更胜。”专务田园:指专心致力农事,即务农,本祷雨疏也称之为“业务田园”,即以田园为业。
[2]一六,天地的代称。《易经证释》:“夫易之言数,自河图始;河图之数,即易之数;如水火木金土五者,易之乾坤离坎震兑也;由用言之,则坎离坎震兑,分合水火木金四气之象;而艮为土,此后天之卦也;若在先天,则乾坤震兑为四方,而坎离在中;其气数各有所合也。以一六之水,为天地二气初化;二七之火,三八之木,四九之金,五十之土,皆依次而生成者;阳生则阴成者,阴生则阳成;二气更互以生以成,五行于是出,万物于是生;其生化之道,不离乎此图之序;其赋与之命,不外乎此图之数;数之所在,即二五之所分合;凡二五之所分合;凡属后天之生物,莫不由此二五之分化也。数有终始,运行有序;命有善恶,道有先后;皆气之所偏全有所合也。不合不生,故必合而有得也;此天地生化之妙用,亦世界自无入有之次第也。”本《祷雨疏》于此处可代指上下或邻里。
[3]交孚,谓互相信任。《易·睽》:“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王弼注:“同志相得而无疑焉,故曰交孚也。”叶适《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上下之情交孚,而绥怀安集之政行焉。”沈鲸《双珠记·奏议颁赦》:“臣以诚格君,君以诚格天。君臣交孚,则天人感应也。”《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太祖创业之初……上下交孚,鲜有壅蔽,故能扫清群雄,肇兴大业。”
[4]哧,读音为chī,本为象声词,此处义为“吓唬、恐吓”。《庄子·秋水》中的文章《惠子相梁》:“今子欲以子国哧我邪?!”任昉《苦热行》“霡霂类珠缀,喘哧状雷奔”之“哧”字,《艺文类聚》作“哧”,《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五作“吓”,《文苑英华》作“赫”。
[5]咻,读音为xiū,意为“喧嚷”“扰乱”。《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赵岐注:“咻之者,讙也。”李贽《唐贵梅传》:“亲党咻曰:‘生既以不孝讼……何以恸哭为?’”戴名世《赠叶苍岩序》:“梏子之性,咻子之听,而教以从众之悦目欤?”
[6]不测,即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危殆;危险。《新唐书·奸臣传下·玄晖》:“帝自出关,畏不测,常默坐流涕。”《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恶僧事虽不谐,久后终有不测,难以防制。”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五章:“她发愁自己的丈夫出外会发生不测。”《资治通鉴·后汉隐帝干佑三年》:“初,作坊使贾延徽有宠于帝,与魏仁浦为邻,欲并仁浦所居以自广,屡谮仁浦于帝,几至不测。”胡三省注:“言几至于死也。”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英宗大怒,君谟几陷不测。魏公力为营救。”程麟《此中人语·广寒宫扫花女》:“非余来,君将不测矣。”
[7]颛:即“专”。
[8]丰穰:犹丰熟。《汉书·王莽传中》:“岁丰穰则充其礼,有灾害则有所损。”韩愈《为宰相贺雪表》:“春云始繁,时雪遂降,实丰穰之嘉瑞,销疠疫于新年。”徐昂发《下田雨叹》诗:“水淫不能灾,歉岁成丰穰。”
[9]充足,意为“足够”“富足”。《后汉书·窦武传》:“[武]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李渔《巧团圆·闯氛》:“只有北京是根本之地,却要我御驾亲征。且待粮饷充足,进取也未迟。”苏轼《上皇帝书》:“百姓充足,府库盈溢。”
[10]供家输粮,意为“供养家人,缴纳国粮”。后文有“输国”、“输乎国课”,皆指缴纳国税。输粮、输国,就是指古代的农民要缴纳皇粮国税。
[11]亶赖,指实际依靠。亶,意为“诚”“信”“确实”。《尚书·周书·泰誓上》:“亶聪明,作元后。”孔传:“人诚聪明,则为大君。”《诗经·小雅·常棣》:“是究是图,亶其然乎?”毛传:“亶,信也。”岳珂《桯史·杨艮议命》:“一阳将萌,亶其时乎!”黄鷟来《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诗:“逶迤至山门,奇植亶异质。”
[12]剪爪,指剪掉指甲,多用于虔诚祭祀。此事又见于《搜神记》卷八:“汤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翦其爪、发,自以为牺牲,祈福于上帝。于是大雨即至,洽于四海。”《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周成王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旦执政,成王患重病,周公旦剪爪沉河以祷告。此事李白曾在《寓言三首》诗中提及:“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阳作龟文,阴作漫理。”司马光《书仪》卷九《丧仪五》“小祥”条:“小祥前一日,主人及诸子俱沐浴、栉髪、翦爪,众丈夫洒扫涤濯,主妇帅众妇涤釡鼎、具祭馔,如时祭。”《祷雨疏》所记剪爪祈雨之事实,较早者见于商代,商汤时亳州连年大旱,汤王乃剪下指甲和头发,祈祷桑林,并以六事自责,天果然降雨。《韵律启蒙》记载此事说:“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商汤以一国之君的尊贵身份,祈祷上苍,自责领罪,虔诚求雨,终获甘霖,《祷雨疏》所说之“剪爪之诚”应该源于此。
[13]三农,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谷。”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三农,平地、山、泽也。”白居易《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侯方域《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于耳,某心窃忧焉。”也指春、夏、秋三个农时,如张衡《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14]龙圣,代指包括龙王在内的一切雨部众神,即一切雨神。
[15]应祈,即回应祈求。
[16]《祷雨疏》他处皆作“金盆”,当以“金盆”为是。本文献中,金盆代指求雨的道场,由金盆的本义“供注水盥洗之用的铜制的盆”引申而来,因祈雨必先在道场上的金盆中净手,故引申为道场。
[17]感应宝霖独觉禅师菩萨:全称应是“感应宝霖行雨独觉禅师菩萨”,或简称“独觉佛”,或夺字称“甘霖行雨独觉禅师菩萨”。
 
第十一页
111(1)天廷佛刹,申达龙宫海藏,移牒合干    真司,咸丐知闻。是日夜,依文修礼,
112(2)电光大云祈雨安座胜会一筵,于中作诸法事,遥空请迎佛圣,光降雨坛,证明修奉。
113(3)酌水献花[1],宣陈呈供,表白凡情,乞垂昭格,依教课持经咒,完满化炼财仪,普陪请
114(4)雨。会上列圣高真,同生欢喜,普赐洪庥[2],伏愿龙德浩荡,圣力攸洋。广沛[3]
115(5)连日甘霖,济润禾苗,吐穗开花,结实粒粒如似玉,熟如黄云覆地,美若白玉真珠。霜
116(6)神迟降,飓母息沉。野猪绝迹,鼠耗消亡,虎狼远遁,鸦鹞消亡,为殃百孽,普扫天涯。
117(7)更冀乡闾宁静,境土繁华。男女康泰,老少平安。灾随电扫,福逐云臻[4]。祷祈不尽,
118(8)悉赖帡幪。拜干诸圣彰明,列真朗鉴。    年号月   日。百拜谨词。
119(9)    取龙佛奏昊天祈雨安座用
120(10)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5],谨具文状,百拜,奏
【校注】
[1]之所以要“酌水献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上》说得明白:“若或有人欲学道,欲希仙,欲这(笔者按:这,音yàn,迎接,迎讶。与“这个”的“这”是同形字,音义皆异)九玄,欲释三灾,当命正一道士,或自同亲友于楼观,于家庭,于里社,酌水馈花,课诵此经。或一过,三五过,乃至数十百过,即得神清气爽,心广体胖。凡所希求,悉应其感。”
[2]洪庥,犹洪庇。徐渭《鲍府君醮科·散花初献》:“今醮主某深荷洪庥,预蒙阴陟,敬以岁辰之吉,谨陈醮礼之筵。”黄爵滋《敬陈六事书》:“谨天戒以迓洪庥也。”洪庇,洪福庇荫。黄六鸿《福惠全书·升迁·禀启附》:“某江介鲰生,荒区末吏,幸徼洪庇,大厦久托连云。”
[3]广沛,犹普降。
[4]臻,意为“至”。
[5]擅便,指擅自做主,自作主张。白朴《梧桐雨》楔子:“近日边臣张守珪解送失机番将安禄山,例该斩首,未敢擅便,押来请旨。”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这的是俺的地面,你怎敢擅便到此那?”
 
第十二页
121(1)闻          者。
122(2)右  谨  具  奏
123(3)昊天至尊玉皇大帝 玉陛下 用签恭望
124(4)圣慈允俞奏恳,愿开赦宥,怜悯愚民。伏乞颁行圣旨,宣传五海龙王,行下
125(5)井,直年直月直日,行雨龙王菩萨、雨部一切神仙。即乞悯念凡情,旱魃消除,兴
126(6)云布雨,普济万民。但臣下情无任,仰望天恩之至。谨状。
127(7)年号月    日。主行祈雨济禾法事臣,百拜谨状。
128(8)           奏三清
129(9)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谨具文状,百拜,奏
130(10)闻          者。
 
第十三页
131(1)右  谨  具  奏,
132(2)再苏活命夷数和佛[1]金莲下;用签三个 灵明大天电光王佛 金莲下
133(3)太上真天摩尼光佛 金莲下[2]恭望
134(4)圣慈允臣奏恳,乞颁勅旨,行下上中下三界合属灵祇,遍及城隍、当境山川社
135(5)    稷,明勅传宣,五海龙王,行[3][4]井直年直月直日行雨龙王菩萨,或取佛,即写仏名,莫写圣井龙王名号。
136(6)    衙奉[5]玄天上帝,同行甘雨,悯念愚民,即乞轰雷掣电,兴云沛雨,驱除旱魃,济
137(7)    润燋枯,以慰民心。但臣下情无任,仰望佛恩之至,谨状。
138(8)            申东岳139(9)   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谨具文状,百拜,申
140(10)闻    者。右谨具申       东岳天齐仁圣大帝 陛下,恭望圣慈允俞申恳
【校注】
[1]关于夷数,学界多有讨论,可参见。②
[2]对霞浦摩尼教三清观的讨论,马小鹤、包朗、杨富学等人有专文论述,可以参考。
[3]根据整个《祷雨疏》,“行”后夺“下”字。
[4]厶,代上文“行”字。
[5]奉,义为“奉请”。
 
第十四页
141(1)愿开赦宥,怜悯愚民;乞颁勅旨,行下厶处圣井行雨龙王菩萨,愿乞即刻兴
142(2)云布雨,普润禾苗回苏秀宝,五谷丰登。但臣下情无任,仰望圣恩之至。谨状。
143(3)      申地府
144(4)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谨具文状,百拜,申闻者。右谨具申用签
145(5)地府灵尊平等大帝圣前,恭望圣慈允兹申恳,愿开赦宥,怜悯愚民;
146(6)乞颁勅旨,行下圣井行雨龙王菩萨,即刻兴云致雨,普济万民。但臣下情
147(7)无任,仰望圣恩之至。谨状。
148(8)           申水府
149(9)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谨具文状,百[1],申闻者。右谨具申用签
150(10)水府扶桑丹林大帝圣前,恭望圣慈允俞申恳,愿开赦宥,怜悯愚
【校注】
[1]根据《祷雨疏》文例,“百”后夺“拜”字。
 
第十五页
151(1)民;乞颁敕旨,行下圣井行雨龙王菩萨,即刻兴云沛[1]雨,旱魃消除救济万
152(2)民。但臣下情无任,仰望恩圣[2]之至。谨状。
153(3)           申五海龙王
154(4)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谨具文状,百拜,申闻者。右谨具申用签五个
155(5)东海广济龙王菩萨、南海广润龙王菩萨、西海广渊龙王菩萨、
156(6)北海广泽龙王菩萨、中央广顺龙王菩萨,[3]伏乞悯念凡民,降赴法筵,领沾
157(7)□□大展[4]神通,顷刻之间,轰雷掣电,兴云致雨,大沛甘霖,普济焦枯,滋润禾
158(8)[5]秀实,五谷丰登。但臣下情无任,激切[6]望恩之至。谨状。
159(9)           申唤应
160(10)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谨具文状,百拜,申闻者。右谨具申用签二个
【校注】
[1]按《祷雨疏》文例,“沛”作“布”最好,当然,“沛”也解释得通,祈求天降滂沱大雨滋润禾苗。
[2]“恩”、“圣”右边有点、提,暗示当为互乙符号,表倒换,当读为“圣恩”。
[3]民间常说的有四海龙王,在《西游记》中,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闰、北海敖顺。《太上洞渊神呪经》卷十三有五海龙王之称,有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东方青帝青龙王,南方赤帝赤龙王,西方白帝白龙王,北方黑帝黑龙王,中央黄帝黄龙王”,另一种是:“东方东海龙王,南方南海龙王,西方西海龙王,北方北海龙王。各各浮空而来,神通变现,须臾之间,吐水万石,火精见之,入地千尺。复有大水龙王,主镇中央,随方守镇,扫除不祥。”《太上洞玄灵宝十师度人妙经》记载了四海龙王的衣饰、排场和随从:“东海龙王,青衣青冠、青幢青盖,将从青者无鞅之众;南海龙王,赤衣赤冠,赤幢赤盖,将从赤者无鞅之众;西海龙王,白衣白冠、白幢白盖,将从白者无鞅之众;北海龙王,黑衣黑冠、黑幢黑盖,将从黑者无鞅之众。”另外,《太上洞渊神呪经》卷十三还记载了各种名目的龙王:“日月龙王,星宿龙王。天宫龙王,龙宫龙王。天门龙王,閰罗龙王,地狱龙王。天德龙王,地德龙王。天人龙王,飞人龙王。莲华龙王,花林龙王。五岳龙王,山川龙王。又加杀鬼龙王,伽罗吞鬼龙王。小吉龙王,大吉龙王。金光龙王,金色龙王。阳炁龙王,阴炁龙王。医药龙王,狮子龙王。镇国龙王,镇宅龙王。钱财龙王,井灶龙王。金银龙王,珍宝龙王。库藏龙王,富贵龙王。五冈龙王,五谷龙王。金头龙王,衣食龙王。官职龙王,官禄龙王。江海龙王,云海龙王,淮海龙王,山海龙王,渊海龙王。国土龙王,州县龙王,城市龙王,灵坛龙王。风伯龙王,振动龙王。云雨龙王,大雨龙王,散水龙王。天雨龙王。”它们也许正是本祷雨疏各种龙王的来源,至少道教众多的龙王名目启发了《祷雨疏》再生造一些龙王出来的想法。
[4]原卷文字被所粘贴的黄纸覆盖,但依稀可辨,又据后文第239行,此处当为“大展”二字。
[5]原卷文字被所粘贴的黄纸覆盖,虽字形淹没,但根据文例,当为“苗”字。
[6]激切,意为“急切”“迫切”。李渔《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人无贵贱穷通,皆有激切所需之物。”
 
第十六页
161(1)通传[1]善信观音大士、奏告吉祥势至能仁,伏冀真慈允俞申恳,赍领词函,
162(2)封、重封、即全[2],即乞捷速飞请天廷圣阙,转凭上奏用签
163(3)圆明宝阙三清上圣、昊天至尊玉皇大帝或请佛祈雨添佛名、
164(4)感应宝[3]霖行雨独觉禅师菩萨、祈雨会上无量诸佛,恭望龙车凤辇,杂沓云举,即
165(5)乞颁宣,教敕差付俱孚大将[4]、【口+秦】皎真人、四梵天王[5]、八部护法,速为开宣天空地
166(6)界一切龙神仙众,敷召感应行雨龙王菩萨,即彰感应,大沛甘霖,救济万民。但
167(7)臣与会首,下情无任,仰望圣恩之至。谨状。
168(8)     申三界
169(9)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谨具文状,百拜,申闻者。右谨具申用签三个
170(10)上方天界十极梵王诸天梵众圣前、中方空界云舆[6]空居一切空众圣前、
【校注】
[1]通传,指通禀传告。
[2]根据前文,“即全”当为“印全”,就是加盖上各种应该有的印章。
[3]虽字形淹没,但根据前文,此处当为“感应宝”三字。
[4]“俱孚大将”,《乐山堂神记》第14—15行作“俱孚元帅”,[35]  《兴福祖庆诞科》第64行和第151行分别作“耶俱孚大将”和“耶俱孚”,[36]  《下部赞》第215行作“头首大将耶俱孚”。[37]  为摩尼教之护法神,以Mikkelsen之见,耶俱孚为中古波斯语与帕提亚语y’kwb和y’qwb之音译。[38]  德金则进一步认为y’kwb和y’qwb意为“天使”,系闪米特语(Semitic)之写法。[39]
[5]“四梵天王”,《奏申牒疏科册•牒官将》第387-388行作“右牒请四梵天王诸大护法明使”;《摩尼光佛•赞天王》第104行作“化四天王,管四天下。嚧【口+缚】逸天王管北郁坛界,弥诃逸天王统御[东弗婆提,㗼【口+缚】啰逸天王管]南阎浮提,娑啰逸天王掌握西瞿耶尼”;[40]  《兴福祖庆诞科•请护法文》第60行所载四天王纯粹用音译,即嚧【口+缚】诃逸啰、弥诃逸啰、㗼【口+缚】啰逸啰、娑啰逸啰。[41]  其中,“嚧【口+缚】诃逸啰”指北方天王;“弥诃逸啰”指东方天王;“㗼【口+缚】啰逸啰”指南方天王;“娑啰逸啰”指西方天王。而《赞天王》中的“北郁坛界”指“北俱卢洲”,为佛教四大部洲的北方一洲;“弗婆提”指“东胜身洲,”为东方一洲;“阎浮提”指“南瞻部洲”,为南方一洲;“瞿耶尼”指“西牛货洲”,为西方一洲。[42]  显然借自佛教四大天王之概念。
[6]神仙以云为车,故把神仙乘坐的云车叫做“云舆”。《云笈七签》卷四:“高辛招云舆之校,大禹获钟山之书。”宋濂《青山辞》:“风马云舆,霓旌羽幢。游行太空,翩然相从。”霞浦文书中描写送神时往往出现“云舆”一词,《摩尼光佛》第154-156行:“请佛,再拜香花请。云舆将举,天乐玲玲朝真阙;圣下瑶台,霓旌杂沓,降节徘徊,天乐飞来。”[43]
 
第十七页
171(1)下方地界水府地府地祇神众圣前,恭望圣问无方[1],神心有格[2],闻梵音之
172(2)奏请即离天宫,驾法杖之森严,俯临坛所;愿颁敕旨,遍行龙宫海藏、诸
173(3)处圣井、云雷雨部、一切龙神,同心协力,即刻兴云布雨,日日流通,济润禾苗秀实,
174(4)五谷丰登。但臣下情无任,仰望圣恩之志。谨状。
175(5)     申三元
176(6)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谨具文状,百拜,申闻者。右谨具申用签三个
177(7)上元锡福紫微大帝陛下、中元赦罪清虚大帝陛下、下元解[3]厄洞阴大帝陛下,
178(8)恭望圣慈允俞申恳,愿开宥上[4],怜悯愚民,会集五湖四海行雨龙王,着
179(9)落城隍、当境诸司,同心协力,兴云布雨,济润焦枯,驱除螟蝗蜢蚁,野猪绝迹,鼠
180(10)耗消亡,五谷丰登。但臣下情无任,仰望圣恩之至。谨状。
【校注】
[1]无方,即没有方法;不得法。《谷梁传·昭公十九年》:“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刘勰《文心雕龙·熔裁》:“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曾巩《劝学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
[2]格,意为“感通”“感动”。《尚书·商书·说命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何承天《重答颜光禄》:“龙门九成,人鬼咸格。”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太原王功格天地,造济生民,赤心奉国,神明所知。”陈师道《黄楼铭》:“诚格百神,可谓有功矣。”戴名世《李月桂家传》:“君尝曰:‘天下无不可感之民,无不可格之主。’”
[3]“觧”,为“解”的异体字,《大正藏》作“解”;下文相同之处不再逐一指出。
[4]原文“宥”、“赦”二字右侧上角各以小字标有“下”、“上”二字,意即倒换“宥赦”二字,另对照前后文,当读为“赦宥”。
 
第十八页
181(1)     或请独觉佛[1]、泗洲佛[2]、玄天帝[3]用此奏式。
182(2)且臣领此来词,未敢擅便,谨具文状,百拜,奏
183(3)闻         者。
184(4)右  谨  具  奏
185(5)雍熙塔内明觉泗州僧伽耶菩萨 金莲下、或用那一干不得全写[4]
186(6)感应宝霖行雨独觉禅师菩萨金莲下、或用那一干不得全写
187(7)玄天上帝真武菩萨莲座前,恭望
188(8)佛慈允俞奏请。乞应今夜,赴凡祷请,愿开恩宥,悯念群生,颁行敕旨,遍及龙宫
189(9)海藏。行下雷霆雨师[5]拏云使者,着同城隍、各境诸司,同心协力,兴云致雨,普济焦枯。驱旱
190(10)魃以消弭,殄螟蝗而绝迹。滋润禾苗,回苏秀实,五谷丰登。但臣下情无任,仰望佛恩之至。谨状。
【校注】
[1]独觉佛:即感应宝霖行雨独觉禅师菩萨。
[2]泗洲佛:也作泗州文佛、泗洲大圣,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北洋村有“飞路塔”,塔龛上刻“飞路塔四洲佛”,霞浦摩尼教中即通常所谓的僧伽耶大师,为唐初由中亚入华的一名粟特高僧。[44]
[3]玄天帝:即真武大帝,前文有注释。
[4]“或用那一干不得全写”,意为省略其他菩萨名。
[5]原卷“雨”字之后写有“部”字,黑圈涂抹,在其右上角又以小字标有“师”字,故此处应为“雨师”。
 
第十九页
191(1)     祈雨安座牒田园公母
192(2)得此除已具奏
193(3)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田园公母禾稼神君,请照前件事理。乞应今夜,请降道场,证明
194(4)修奉。灾虫灭影,鼠耗无踪。策励[1]禾苗秀实,五谷丰登。坛司行下,须至牒者。
195(5)右牒请田园公母禾稼神君照验,[2]谨牒。    年号月    日。部行。
196(6)     牒五谷
197(7)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五谷大道真仙照验,详前事理。乞应
198(8)今夜,光降道场,证明修奉。为天上之尊仙,作下民之主宰。殄灾虫而杜绝,灭赤魃以消
199(9)弥[3]。沛[4]连旬之雨泽,滋万顷之禾苗。鼠耗消除,稻梁大熟。黍稷丰穰,法事告白,须至
200(10)牒者。右牒请五谷大道真仙照验。谨牒。
【校注】
[1]策励,意为督促勉励。萧子良《与孔中丞释疑惑书》:“孜孜策励,良在于斯。”李德裕《谢赐让官批答状》:“陛下特降纶言,再加褒饰,德音抚慰,自合忘生,睿奖至深,岂敢言病,谨当策励疲蹇,上副天慈,竭尽肝肺,以修官业。”叶适《上殿札子》:“今环视诸臣,前者后者,迭进迭退,其知此事本而可以反复议论者谁乎?其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励期望者谁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宁绍参将戚继光先登敢勇,立有新功,见监原任通泰参将黑孟阳遭蹶悔过,尚余勇气,皆堪策励立功赎罪者也。”刘大櫆《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申明小学之教:以孝弟、忠信、安详、恭教,平生所以自策励者,与诸生共相劝勉。”
[2]照验,意指查验;勘合。《西游记》第七八回:“今到贵处,有关文理当照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看了道:‘元来是人家婚姻照验之物。’”
[3]消弥,亦作“消弭”,意为消除。周亮工《巡抚山东救荒碑》:“粤自警洚水,祷桑林以来,圣帝贤王不难消弥天变。”《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以贵下贱,握发垂接,高可敷玩坟典,起发圣意,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叶适《虞夫人墓志铭》:“夫人从其子守温州,明简静恕,能消弭大斗,使之轻微。”
[4]沛,本义是“水流大”,引申为“盛大”、“充足”,进一步引申为“降”。赵居贞《云门山投龙诗》:“沛恩惟圣主,祈福在方伯。”梁章巨《归田琐记·鳌拜》:“国初勋旧,无不知有鳌拜者,迨后罪状昭著,而列圣犹曲轸念,迭沛恩施。”此处兼有“充足”和“降下”的意思,指祈求降下充足的雨水。
 
第二十页
201(1)     牒当境
202(2)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当境土主照验,详前事理。乞应今夜,请降
203(3)道场,证明修奉。会同诸宫,开通道路,肃静坛界,严洁坛墠,不许妖魔鬼魅独[1]秽道
204(4)场。袛迎 龙王菩萨 圣驾,专祈甘雨,普济焦枯。牒到电速,须至牒者。右帖下[2]
205(5)当境土主里域正神照验,谨牒。
206(6)     牒夫人
207(7)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临水正宫,请照验详前事理;乞应今夜,请
208(8)降道场,证明修奉,会同城隍、当境云雷雨部,关给五湖、四海、溪源、潭洞行雨龙神,
209(9)即刻兴云布雨,普天降下济润。禾苗秀实,五谷丰登。牒到,火急奉行,须至牒者。
210(10)右牒请临水崇福大后元君[3]、灵通有感三位舍人照验,谨牒。
【校注】
[1]“独”应作“毒”。
[2]下,意为“下达”。
[3]“大后元君”,据前文第15、20行之“临水崇福太后元君”,此处之“大”字当改为“太”字。
 
第二十一页
211(1)     牒随佛土地
212(2)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随佛土地,请照验,详前事理;乞应今夜
213(3)同诚佛驭,请降道场,证明修奉。闭骄阳,驱旱魃,降甘雨,济禾稻回苏秀实,五谷
214(4)丰登,灾虫灭息,鼠耗潜消。坛司告行,须至牒者。右牒请
215(5)[]处随佛土地照验,谨牒随佛土地、即写护佛伽蓝真宰、五王菩萨。
216(6)     牒城隍
217(7)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城隍大王,请照前件事理。乞应今夜,咸乘
218(8)驭驾[1],请降道场,会同当境土主,洁净坛场,祗迎圣驭,专祈甘雨,普济禾苗
219(9)秀实,五谷丰登。坛司发行,须至牒者。右牒请福宁州城隍大王照验,谨牒。
220(10)    牒沿途土主
【校注】
[1]驭驾,即“圣驾”。
 
第二十二页
221(1)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照验,详前事理。会同当境土主正神,应于
222(2)今夜,会同城隍诸司洁净坛墠,祗迎上圣光降道场,证明修奉。乞垂
223(3)赦宥,怜悯群生。沛天恩之雨泽,滋地下之良苗。灾虫灭迹,旱魃消藏。乞赐田山大熟,五
224(4)谷丰登。坛司告行,须至牒者。右牒请沿途诸公大小明王照验,谨牒。
225(5)     牒雷公电母
226(6)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雷霆诸司[1]请照,[2]详前事理。乞应今夜,
227(7)请降道场,证明修奉。云雷雨部,一切龙神仙众。显神通于顷刻,展
228(8)圣化[3]于须臾。驱雷掣电,兴云布雨。普天降下,田畴满足,禾稼回苏。坛司奉行,须至牒者。
229(9)右牒请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拏云使者雨部一切神众照验,谨牒。
230(10)     牒本坛
【校注】
[1]原卷本作“雷公电母”,以红圈涂抹,“又以小字在右侧标有“霆诸司”三字。
[2]根据前文,“照”后夺一“验”字。
[3]圣化,指天上的神圣的变化。
 
第二十三页
231(1)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1]牒请本坛诸大官将吏兵,请
232(2)照验,详前事理。乞应今夜,请降雨坛,会同城隍、当境诸司,同心协力,即刻兴云布雨,济
233(3)润禾苗,回苏秀实。灾虫灭影,鼠耗潜消。五谷丰登,坛司告行。须至牒者。右牒请
234(4)天门威显灵相洞天兴福度师济南四九真人[2]、夷活吉思大圣[3]
235(5)贞明法院诸大官将吏兵照验,谨牒。
236(6)      牒龙井
237(7)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
238(8)龙圣井感应行雨龙王菩萨、井内一切龙神。乞应今夜,请降坛场,会同诸处圣井,溪
239(9)源,潭洞,云雷,雨部一切龙神,大展神通,顷刻之间,轰雷掣电,兴云致雨。普天降下
240(10)滂沱大雨,济润禾苗秀实,五谷丰登。牒到奉行,须至牒者。右牒请
【校注】
[1]据前文,“合行”后夺“移……文”二字。
[2]威显灵相洞天兴福度师济南四九真人,本科册第17行有“灵相、度师”之语,《明门初传请本师》第18行作“都统威显灵相度师、四九真人”,第24-25行作“明门统御威显灵相、洞天兴福雷使真君、济南四九真人”;[45]  《乐山堂神记》第11-13行作“都统威显灵相、感应兴福雷使真君、济南法主四九真人”;[46]  《奏申牒疏科册》第547行作“灵相、度师、四九真人”;《求雨秘诀》第32-33行作“天门威灵显相、洞天兴福度师、济南法主四九真人”,均指林瞪,是福建摩尼教徒对他的尊称。“灵相”意在表示他具有经天纬地之神通,而林瞪因救火有功又封为“洞天都雷使”和“兴福真人”。清抄本《福建霞浦县盖竹村上方林氏族谱》有北宋“林瞪”条:“公殁后灵感卫民,故老相传。公于昔朝在福洲救火有功,寻蒙有司奏封“兴福大王”,乃立闽县右边之庙以祀之。续蒙嗣汉天师亲书“洞天福地”金额一面,仍为奏封“洞天都雷使”。[47]  同样的记载又见于万历《福宁州志》记载:“林瞪,上万人。嘉祐间,闽县前津门火,郡人望空中有人衣素衣,手持铁扇扑火,遂灭。遥告众曰:“我长溪上万林瞪也。”闽人访至其墓拜谒,事闻,敕封“兴福真人”。[48]
[3]“夷活吉思大圣”,《明门初传请本师》第25-26行同作“夷活吉思大圣”,[49]  《乐山堂神记》第13行作“移活吉思大圣”,[50]  敦煌景教文献《尊经》(P. 3847)作“宜和吉思大圣”。[51]  宜和吉思/移活吉思,是叙利亚文Giwargis/georges之音译,回鹘语和粟特语中的写法为yw’r-k’或yw’-rks,为基督教圣徒圣乔治,被称为大殉教者,后为摩尼教所吸收,成为“大圣”之一。[52]
 
第二十四页
241(1)钟龙圣井行雨龙王菩萨、井内一切龙神,照验,谨牒。
242(2)     牒随龙土地
243(3)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卫龙土地,请照验,详前事理。乞应今夜,同
244(4)降道场。卫龙王而显赫,驱雷掣电,兴云布雨,济润禾苗秀实,五谷丰登。坛司
245(5)告行,须至牒者。右牒请钟龙圣井随龙土地、庐林二位师公、井内一切龙神,照验,谨牒。
246(6)    牒境内诸宫土主
247(7)得此,除已具奏天廷外,合行移文,牒请境内诸宫神祇,请照前件事理,速为
248(8)遵依明敕,开通道路,洁净坛墠[1],祇迎圣驭,大沛甘霖,普润焦枯,方见田
249(9)畴[2]满足[3],沟浍[4]皆盈。牒到奉行,须至牒者。右牒请
250(10)境内诸宫大小明王照验,谨牒。
【校注】
[1]坛墠,为古代祭祀的场所。筑土曰坛,除地曰墠。《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王充《论衡·知实》:“武王不豫,周公请命,坛墠既设,筴祝已毕,不知天之许已与不,乃卜三龟。”杜光庭《飞龙唐裔仆射受正一箓词》:“今则严备信仪,恭开坛墠,通宵忏涤,稽首归依。”
[2]田畴,泛指田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孙希旦集解引吴澄曰:“田畴,谓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贾谊《新书·铜布》:“铜布于下,采铜者弃其田畴,家铸者损其农事,谷不为则邻于饥。”范仲淹《稼穑惟宝赋》:“田畴播殖之时,岂惭种玉。”
[3]满足,并不表示心理活动,而是与下句的“盈”义同,表示田间水满充足。
[4]沟浍,泛指田间水道。浍,田间水渠。《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荀子·王制》:“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杨倞注:“沟浍,皆所以通水。《周礼》:‘十夫之田有沟,沟上有畛。千夫有浍,浍上有道。’郑云:‘沟,广深各四尺。浍,广二寻,深二仞也。’”
 
第二十五页
251(1)            符使状通 乡  贯  奉
252(2)三宝请龙祷雨济禾会首叶合境人等,言念生居山谷,业务田园,专勤东作,惟望
253(3)西成[1]。切见今年季以来,天时亢旱,连月不雨。溪涧绝流,泉无蟹眼。田折龟纹,禾苗
254(4)枯槁,遍地燋黄。民心激切,坐若针毡。四方人民,叫苦连天。哀声震地,四隅失望。国税无
255(5)输,有种无收。老稚啼饥,愚民大患。思无祷告之方,伏有龙天可赖。各发诚心,取
256(6)于日,命请明流法臣,赍持香信,远叩龙圣井祷请行雨龙王菩萨,蒙
257(7)赴金盆,迎归到境,立坛供奉。果蒙感应,涓就今月日,恳请
258(8)龙驭出游,迎至处,采苹设供。祷请佛,金容出座,迎归雨坛,同诚供奉,祈求雨泽,普济
259(9)燋枯。今则未敢擅便,就[2]吉今月日,恭在雨坛,录词奏申天廷佛刹,颁牒城隍
260(10)太岁,本坛当境合属诸司,是日依文修礼电光祈雨乞熟胜会一筵。今则开坛
【校注】
[1]东作,谓春耕。《尚书·虞书·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孔传:“岁起于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唐李白《赠从弟冽》诗:“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朱彝尊《御试省耕诗二十韵》:“西畴一以望,东作此时偕。”亦泛指农事。蔡邕《考城县颂》:“劝兹穑民,东作是营,农桑之业,为国之经。”陆游《岳池农家》诗:“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西成,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尚书·虞书·尧典》:“平秩西成。”孔颖达疏:“秋位在西,于时万物成熟。”高适《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东作”与“西成”上下交错成文,互文见义。今有成语“东作西成”,犹言春种秋熟。沈榜《宛署杂记·宣谕》:“慨自唐虞成周之际,爰宅四时,东作西成,岁月时日,水火土谷,历世不易。
[2]就,以词语搭配论作“涓”最好,科册制作者文化水平不高,然作“就”亦通。
 
第二十六页
261(1)誊奏,始陈佛事,切恐天高地远,香信难传,搥鼓喧铃,奉请三界奏事直符使
262(2)者、值日功曹,即乞乘鹤跨马,速临佛事,集兹片善[1],领此殊勋[2],依教课持经咒,
263(3)夹化[3]珍财。右谨上献三界奏事灵官、值日功曹使者、土地正神,同生欢喜。伏乞
264(4)赍领函牒,即速飞诣天廷圣阙上中下三界圣贤,同降法筵;愿乞风调雨顺,五
265(5)谷丰登,害苗孽类,悉愿消除;仍祈乡闾吉庆,男女康安。但会首等下情无任,
266(6)仰望圣恩之至。谨状。
267(7)     祈雨安座三界疏 凭牒写至胜会一筵,缴
268(8)㠯今法筵初启,佛事中时,谨具文疏,前诣冥空,拜请三界圣贤十方真宰,
269(9)上方天界十极梵王诸天梵众圣前、中方空界云与空居一切空众圣前、
270(10)下方地界水府地府地祇神众圣前,恭望圣问无方,神心有格,闻梵音之奏请,
【校注】
[1]片善,指微小的优点。鲍照《代放歌行》:“一言分珪爵,片善辞章莱。”白居易《赋赋》:“微才无忽,片善是求。”叶适《观文殿学士陈公文集序》:“公虽负绝类异能,不以己形物,后生片善,誉奖不容口。”何景明《寿许司马》诗:“片善无攸伏,微言得具陈。”
[2]殊勋,指特出的功勋。《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李德林《天命论》:“太祖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勋于魏室,建茂绩于周朝。”杨万里《赴文德殿听麻仍拜表》诗:“夙退自欣还自笑,素餐便当策殊勋。”
[3]夹化,《祷雨疏》也作“化炼”。
 
第二十七页
271(1)即离天宫,驾法杖之森严,俯临增坛所,降福[1]流恩。愿乞甘雨日沾,济润禾苗毓
272(2)秀,五谷丰登。但会首下情无任,仰望圣恩之至。谨状。
273(3)    祈雨安座中筵疏凭意写至胜会一筵,缴。 今则
274(4)佛事中时门首。奉迎圣驭,光降道场,证明修奉。勿伸表献,谨具文疏。上献用签
275(5)三界万灵十方真宰圣前,俯垂鉴纳者。君伏以昊天荡荡[2],扣之则应现须臾;
276(6)圣德洋洋[3],沛之则沾施[4]浃洽[5]。十方瞻仰,万民皈依。伏念会首,愚昧不知。虑行藏之弗
277(7)谨,恐过误之生愆。虔用勋修,专祈福果,祈求甘雨,普济焦枯。果蒙感应[6],载惊载惧[7],赖
278(8)圣贤转祸以为祥;爰处爰居[8],俾人物沾恩而有庆。伏愿天垂甘露,地转阳春。驱遣田
279(9)中螟蝗蜢蚁。鼠耗消亡,野猪绝迹。专保禾苗秀实,五谷丰登。仍祈乡闾吉庆,男女
280(10)康安。驱除灾眚,广布吉祥。祷祈不尽,悉赖帡幪。拜干龙天彰明,万灵洞鉴。
【校注】
[1]原卷作“福降”,旁有互乙符号,表倒换,当为“降福”。
[2]荡荡,意指广大貌;博大貌。《尚书·周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荡荡,广远之称也。”《汉书·礼乐志》:“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颜师古注:“荡荡,广大貌也。”揭傒斯《赋得海上云送良上人归径山》:“荡荡无边涯,悠悠何所之?”
[3]洋洋,指盛大貌。《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毛传:“洋洋,盛大也。”刘勰《文心雕龙·才略》:“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苏轼《卓锡泉铭》:“辩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煮濯溉,饮及牛羊。”王闿运《丁锐义传》:“锐义曰:‘古隆贤自奋而来,再败于我,既愳且耻,故出不得已之计,招聚残贼,洋洋而来,以外示有余,非有谋也。’”
[4]沾施,意为“沾润”,与“浃洽”义近。
[5]浃洽,指普遍沾润。《汉书·礼乐志》:“于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颜师古注:“浃,彻也;洽,沾也。”李德裕《唐故刘公神道碑铭》:“恩礼浃洽,要荒宴如。”宋濂《妙果禅师塔铭》:“闻师之殁,缁素无不哀恸,而两淮之人尤切,不啻丧其父母。师之道浃洽于人者,盖可知矣。”根据对偶的上联“须臾”的“一会儿”意义来判定,“浃洽”作“遍及”讲也通,因为共同的意思是“普遍”。如《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休列浃洽,符瑞众变。”刘良注:“浃,及;洽,徧。”元稹《奏制试乐为御赋》:“斯御也,动无险阻,发自和平,周旋罔害,欢爱则行。止之而优游灵府,推之而浃洽寰瀛。”
[6]原卷作“应感”,旁有互乙符号,表倒换,当为“感应”。
[7]载惊载惧,语出宋代李昉《太平广记》第478卷《徐玄之》:“宸翰忽临,载惊载惧,叩头气竭,号断血零。”而其最早的源头当为模仿《诗经》中的某些篇章,略举几例,如《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墉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8]最早当出自《诗经》,如《小雅·斯干》:“爰居爰处,爰笑爰语”,《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词序恰好颠倒。爰,句首语气词,无实际意义。
 
第二十八页
281(1)年号月    日。奉三宝祈雨济禾乞熟谢恩法事臣叶会首,百拜谨疏。
282(2)    祈雨安座完满疏 凭意写至胜会一筵,缴今则
283(3)法事周完,谨具文疏,对佛教宣者。谨以金银钱宝马等,右谨上献    用签
284(4)三界万灵十方真宰圣前。右伏以人向[1]急时抱佛脚,启龙华会。民㴀[2]恳祷,必灵
285(5)感应。伏愿佛圣龙仙,同心协力,聚会云雷雨部一切龙神,展显神通,普天降雨,
286(6)救济万民。灾虫殄灭,赤魃消除。沛连旬之雨泽,滋万顷之禾苗,回苏秀实。鼠耗消
287(7)弥,群猪绝迹。合境男女清吉,人物咸安。时瘟不染,瘴气无侵。官非[3]永息,火盗双沉。求
288(8)谋遂意,动作称心。祷祈不尽,悉赖帡幪。拜干佛圣彰明,千真朗鉴。
289(9)年号月    日。主行祈雨济禾乞熟谢恩法事臣叶会首百拜,谨疏。
290(10)        迎龙佛塔号
【校注】
[1]向,介词,表示动作的时间。犹至。陈玄佑《离魂记》:“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冯延巳《忆江南》词:“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也则为这天公不放一时花。
[2]㴀:fān,意为“深”。
[3]非,“匪”的通假字。
 
第二十九页
291(1)志心顶礼,钟龙圣井感应行雨龙王菩萨、随龙土地、庐林二位师公、开山和尚、蔡柳
292(2)二禅[1]、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拏云使者、投雾仙师、岐山石上获福岩前感应宝霖
293(3)行雨独觉禅师菩萨、随佛土地、伽蓝真宰、五王菩萨、当境土主列庙王侯、请
294(4)雨会上云集高真,应民[2]恳祷,俯鉴凡情,拏云投雾,轰雷掣电,乞赐滂沱大
295(5)雨,阴济禾苗,无量宝塔。   又一样取佛塔号
296(6)志心顶礼天垂宝盖重重现,[3]地涌金莲叶叶青。天宫宝盖宝琉璃,鹦鹉唅花满天
297(7)开,玉皇殿前娑罗树,拨开八万四千人,枝枝叶叶生罗汉,五百金童挂紫衣。
298(8)弟子塔前求忏悔,降灾除福[4]不思仪,顶礼诸天大菩萨,祈求甘雨济禾
299(9)苗,愿降大吉祥,消灾延福寿,感应行雨,无量宝塔。
【校注】
[1]“蔡、柳二禅”,为今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龟山禅寺的开山祖师,被称为“龟山二真身”。据《三山志》记载:宁德县“龟山雍熙院,安乐里。开成元年(836)置。初,僧智具(智真)姓柳,扬洲人;正源(正原)姓蔡,宣城人;长庆二年(822)同游建洲,大和中至洲。是岁,洲法曹参军杨郁及霍童里处士黄瑜等,邀请建寺。二师从之,铁钵铜瓶入于幽谷,逢龟即止,曰:‘此吾居也。’因凿石为基,号‘龟山’。”[53]  蔡、柳二师创立之龟山禅系,始属于南岳一大法脉,其所处时代是禅宗五叶初兴之时。
[2]“民”以小字写于“应恳”二字中间靠右方,显系漏抄增补。
[3]第二个“重”字为迭文符号“厶”。
[4]“降”、“除”二字旁有互乙符号,表倒换,当为“除灾降福”。
 
第三十页
300(1)           请龙佛祈雨谢恩词意式
301(2)傅太上清真摩尼正教、正明内院、法性灵威精进意勇猛思部、主行感雨谢恩、乞熟植福、
302(3)延生法事、渝沙睍达臣、右臣、一介么微,冒干
303(4)天听,谨奏为感雨谢恩事。今据通乡贯或[1],僯[2]里设供,乡村俱写,毕。居住,奉,
304(5)光明正教下、感雨谢恩、乞熟植福、延生会首、叶吴会[3]弟子厶、已上人等,俯历丹忱,[4]竭衷拜
305(6)垦,冒干洪造,但会首众等言念生逢圣[5]世,忝处人伦,居连蚁坞,业荷田园,务
306(7)农为本,养食为天。慕一六之交孚,而哧咻之不测。颛希稼穑以谋生,惟望农[6][7]
307(8)充腹。输国[8]供家,系民闵命[9]。乘时插莳,赖岁收成。叨逢已已,岁次月届季夏,遭亢
308(9)旸[10]之肆酷,绝霖霡之滋濡。[11]连月不雨,早禾伤吐穗之芳,晚稻殒含胎[12]之颖。难刀忍燎
309(10)眉之苦,何由剪爪之诚。民心激切,坐若针毡,是以合境旄倪[13],集同致意,效三斋七戒
【校注】
[1]或,“域”的古字。据后文,当作“奉”。
[2]僯,当作“邻”。
[3]吴会,今绍兴的别称。古代会稽郡分成三吴(吴会、吴郡、吴兴)。
[4]丹忱,指赤诚的心。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则当骨化形销,丹忱不冺,因风委露,犹托清尘。”海瑞《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诗:“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全粤义士义民公檄》:“结同仇以明大节,鉴此丹忱,伸天讨而快人心,赖兹义士!”
[5]圣,“盛”的通假字。
[6]农,本文多用“丰”。用“农”亦通。
[7]穰,指庄稼丰收。《管子·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史记·天官书》:“所居野大穰。”张守节《正义》:“穰,丰熟也。”《新唐书·甄济传》:“岁饥,节用以给亲里;大穰,则振其余于乡党贫狭者。”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那其间四野桑麻禾稼穰,百姓每讴歌将天祭享。”农穰,指农业丰收。《晋书·束晳传》:“农穣可致,所由者三:一曰天时不愆,二曰地利无失,三曰人力咸用。”郑樵《通志》:“是时,县或灾伤,则留以俟丰岁。于是,荆湖察访蒲宗孟言民自拱手,实无所扰也,何待于农穰哉?”
[8]输,意为“交出”“献纳”。《左传·襄公九年》:“魏绛请施舍,输积聚以贷,自公以下,苟有积者,尽出之。”《周礼·夏官·司兵》:“及其受兵输,亦如之。”郭彖《睽车志》卷三:“好事者争往求观,人输百钱,乃为启龛。”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一:“愿期同志十人,各输十千,共成一舟。”今有“输纳”、“输贡”“输租”、“输税”等词,皆取“缴纳”义。输国,即指给国家交税。
[9]闵,“悯”的古字。闵民如“悯农”,可怜的农民。系民闵命,指关系到辛苦耕作的农民的命运。
[10]亢旸,指旱灾。归有光《蠲贷呈子》:“亢旸为虐,自六月不雨,至于九月,禾苗槁死略尽。”周亮工《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彝初周公救荒碑》:“山左右赤地数千里,而山左亢旸尤甚。”又作“亢阳”。曹植《诰咎文》:“亢阳害苗。”《周书·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马光《苦雨》诗:“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也指盛极之阳气,或者烈日。《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唐·孔颖达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明史·陆树德传》:“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
[11]滋濡,意为滋润濡染。《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梁·王僧孺《中寺碑》:“道周百亿,化起大千,奖导群有,滋濡万类。”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幽府冥司,神辉朗彻,飞行蠢类,惠渥滋濡。”
[12]含胎,此处指植物孕穗。北周庾信《和李司录喜雨》诗:“嘉苗双合颖,熟稻再含胎。”非指怀孕。
[13]倪,旄倪,指老人和幼儿。《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赵岐注:“旄,老耄也。倪,弱小倪倪者也。”范成大《麻线堆》诗:“但冀米盐给,不烦金币支。非客敢窃议,道傍询旄倪。”宋濂《元故承务郎道州路总管府推官李府君墓铭》:“初,大河南决,州民扶挈旄倪走旁郡,冻馁道路,伥伥无所归。”旄,mào,通“耄”,意为“年老”。《礼记·射义》:“旄期称道不乱。”郑玄注:“八十、九十曰旄,百年曰期颐。”陆德明《释文》:“旄,本又作‘耄’,莫报反。”《隶释·宋荆州从事范镇碑》:“当陟泰阶,配耀岳嵩,寿不极旄,早世陨终。”倪:ní,幼儿。《孟子·梁惠王下》:“反其旄倪。”朱熹集注:“旄,老人也;倪,小儿也。”《旧唐书·玄宗纪下》:“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宋濂《重塐释迦文佛卧象碑铭》:“不分耄倪,皆举手加额,竞输宝泉,以后为愧。”

注释: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辑处编纂《汉语大词典》第1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992页。

[2]杨富学、史亚军、包朗:《霞浦摩尼教新文献〈冥福请佛文〉校录研究》,高国祥主编:《文献研究》第4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年,第87页。

[3]计佳辰:《霞浦摩尼教新文献〈兴福祖庆诞科〉录校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7页。

[4]《易象图说内篇》。

[5]《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卷1。

[6]《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上。

[7]杨富学:《〈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文史》2011年第4辑,第138页。

[8]《修真十书杂著》卷25。

[9]  马书田:《中国道教诸神》,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年,第103页。

[10]  杨富学:《〈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文史》2011年第4期,第167页。

[11]  芮传明:《摩尼教敦煌吐鲁番文书释译与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7页。

[12]  芮传明:《摩尼教敦煌吐鲁番文书释译与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1页。

[13]  杨富学、包朗、薛文静:《霞浦本摩尼教文献〈点灯七层科册〉录校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编:《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第25辑,西安:三秦出版社,第119页。

[14]  杨富学、包朗:《霞浦摩尼教新文献〈摩尼光佛〉校注》,《寒山寺佛学》第10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88页。

[15]  杨富学、史亚军、包朗:《霞浦摩尼教新文献〈冥福请佛文〉校录研究》,高国祥主编:《文献研究》第4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年,第88页。

[16]  芮传明:《摩尼教敦煌吐鲁番文书译释与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95页。

[17]  E. Waldschmidt und W. Lentz, Die Stellung Jesu Manichäismus, Abhandlungen der Königl. Preuss.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926, No. 4, Berlin 1926, S. 9.

[18]  马小鹤、吴春明:《摩尼教与济度亡灵——霞浦明教〈奏申牒疏科册〉研究》,《九州学林》2010年秋季号,第36页。

[19]杨富学、史亚军、包朗:《霞浦摩尼教新文献〈冥福请佛文〉校录研究》,高国祥主编:《文献研究》第4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年,第88页。

[20]《三教搜神大全》卷1。

[21]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60《地部二十五·海》,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88页。

[22]  马小鹤《从“平等王”到“平等大帝”——福建霞浦文书〈奏申牒疏科册〉研究之二》,《史林》2010年第4期,第90—190页。

[23]  杨富学:《〈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文史》2011年第4辑,第139、140页。

[24]  陈健鹰编《西岸文史集刊》第1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322—323页。

[25]  李玉昆:《泉州民间信仰》,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243页。

[26]《道教大辞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98页。

[27]  AConcise Pahlavi Dictionary, London/New York/Toront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p. 72.

[28]  杨富学:《〈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文史》2011年第4期(总第97辑),第135—174页。

[29]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辑处编纂《汉语大词典》第1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295页。

[30]《道教大辞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62—63页。

[31]王丁:《摩尼教与霞浦文书、屏南文书的新发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116页。

[32]王丁:《摩尼教与霞浦文书、屏南文书的新发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116页。

[33]芮传明:《摩尼教敦煌吐鲁番文书释译与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1页。

[34]  详见包朗:《古汉语词语释义新模式——双音节词回溯单音节词模式引论》,《时代文学》2010年第3期,第第135—136页。

[35]杨富学:《〈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文史》2011年第4期,第138页。

[36]计佳辰:《霞浦摩尼教新文献〈兴福祖庆诞科〉录校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10页、第13页。

[37]芮传明:《摩尼教敦煌吐鲁番文书译释与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3页。

[38] G.B.Mikkelesen,Dictionary of Manichaean Texts in Chinese,Turnout, 2006, p. 108;杨富学:《〈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文史》2011年第4期,第150页。

[39] D.Durkin-Meisterest, Dictionaryof Manichaean Middle Persian and Parthian, Turnout, 2006, p. 372.

[40]杨富学、包朗:《霞浦摩尼教新文献〈摩尼光佛〉校注》,《寒山寺佛学》第10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85页。

[41]计佳辰:《霞浦摩尼教新文献〈兴福祖庆诞科〉录校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9页。

[42]马小鹤:《摩尼教十天王考——福建霞浦文书研究》,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5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19—120页。

[43]杨富学、包朗:《霞浦摩尼教新文献〈摩尼光佛〉校注》,《寒山寺佛学》第10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89页。

[44]  彭晓静、杨富学:《霞浦摩尼教观音、弥勒、泗洲大圣崇拜考》,《中东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9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4—17页;杨富学、李晓燕、彭晓静:《福建摩尼教遗存踏查之主要收获》,《宗教学研究》2017年第4期,第261页。

[45]黄佳欣:《霞浦科仪本〈乐山堂神记〉再考察》,陈春生主编:《海路交通与世界文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51、252页。

[46]杨富学:《〈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文史》2011年第4期,第138页。

[47]  本条记载系20世纪80年代福建专治民间宗教的学者连立昌先生所首先发现。黄佳欣:《霞浦科仪本〈乐山堂神记〉再考察》,陈春生主编:《海路交通与世界文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34—235页。

[48]  万历《福宁州志》卷一五《仙梵》(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403页。

[49]黄佳欣:《霞浦科仪本〈乐山堂神记〉再考察》,陈春生主编:《海路交通与世界文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252页。

[50]杨富学:《〈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文史》2011年第4期,第138页。

[51]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西域敦煌文献》第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57页。

[52]杨富学:《回鹘摩尼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42—243页。

[53] [宋]梁克家:《三山志》卷37,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第735页。


①  樊丽沙、杨富学:《霞浦摩尼教文献及其重要性》,《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6期,第177—183页。

  马小鹤:《摩尼教中的夷数(耶稣)——福建霞浦文书研究》,《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1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51-165页;杨富学、薛文静:《霞浦摩尼教夷数崇拜考》,《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6期,第71—77页;YANG Fuxue & XUE Wenjing, Yishu (Jesus) Worship in Xiapu Manichaean Manuscripts,Yearbook of Chinese Theology, Brill,2018, pp. 97-112.

编按:本文原刊杨富学主编《汉唐长安与丝路文明》,甘肃文化出版社,2021年,第409~507页。原文篇幅较长,微信版选择分上下两部分推出,内容格式有相应调整,如若引用请参考原文。



相关阅读:


杨富学 | 《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 ——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


杨富学、薛文静 | 霞浦摩尼教夷数(耶稣)崇拜考


杨富学、李晓燕、彭晓静 | 福建摩尼教遗存踏查之主要收获


盖佳择 杨富学 | 霞浦摩尼教历史文化研究述评




长按二维码以识别,期待您的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敦煌民族宗教与文化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